HOME
BLOG
ABOUT
文学 |(俄)莱蒙托夫
9月 28 2022

南京大学 董晓老师 俄罗斯文学经典的当代意义 2022秋 笔记

他的诗歌有一种年少的绝望,是那种忧郁的才子,沾染了恶魔的气质

莱蒙托夫被放逐高加索前,和朋友在饯别上即兴完成

《云》

余振译

天空的行云啊,永恒的流浪者!
你们,逐放的流囚,同我一样,
经过碧绿的草原,绵连的山脉,
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奔向南方。
是谁在迫害你们:命运的裁判?
隐秘的妒嫉?还是公然的毁谤?
苦恼你们的是你们自己的罪行(内疚),
还是朋友们狠毒的恶意中伤?
不是,荒凉的田野使你们感到厌倦.
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和惆怅,
你们是永远冷漠,永远自由的,
你们没有祖国,也不会有逐放。
(1840年)

放逐这个概念蕴含了,对归属的渴望。

莱蒙托夫

普希金的追随者,《诗人之死》写给普希金。

从模仿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开始,俩人都模仿拜伦,东欧南欧受其影响。

带有叛逆气息,当时民族解放运动进行,意大利被共产党统治。俄国诗人民族意识高涨。反抗意识,主体的自我肯定意识。

《不,我不是拜伦》莱蒙托夫

如果普希金是明朗的忧郁,那么莱就是绝对的忧郁。

莱的叛逆更决绝

莱蒙托夫在1814年生于莫斯科,比普希金小15岁。父亲军官/小地主,母亲大户人家/莫斯科上流社会的显贵,父母地位悬殊,外婆在家中强势。

1830年考进莫斯科大学但被劝退,转学至彼得堡大学,但莱蒙托夫不能忍受补课/补学分,最终选择了彼得堡一个近卫骑兵军官学校,1834年毕业后进入骠骑兵团当军官。

后因《诗人之死》被流放至高加索,不到一年时间,因外婆有钱有势,多方斡旋,最终从流放地回来,回到近卫军。

1838年他因与法国驻俄国大使的儿子决斗,又被抓住,流放至高加索的五山城。又因与当初军校同学马尔蒂洛夫共同追求一位女性而决斗。莱蒙托夫抽到了签要先开枪,他往天上放了一个空枪,但对手一枪将莱蒙托夫打死了。

恶魔

莱蒙托夫甚至比普希金还少活了10年,只活到27岁。他是普希金的继承人,但却不是翻版的普希金。莱蒙托夫创作有一种恶魔气质,而非普希金连忧伤都是明亮的

从小生活在寺庙,15岁翻过围墙。这是我唯一活过的十几天

莱蒙托夫童年不幸且不自由,待人冷淡,很少言笑,甚至刻薄恶毒。他属于怀疑/悲观/冷漠的一代人。在莱蒙托夫看来,生活总体而言是具有悲剧精神的,存在首先就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抗争,这是恶魔形象的主要内涵。

关于恶魔这一形象
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41888025

《祖国》

鲁迅推荐 patrialism爱国主义

《悬崖》

一朵小小的金色云彩,

投宿在悬岩巨人的胸怀;

清晨,她早早地急速上路,

在蓝天中瓢浮,轻松愉快。

可是在古老悬崖的石缝里,

到底留下了她湿润的足迹。

孤独的悬崖兀立着,沉思着,

不禁在荒原上轻声地啜泣。

You look so pretty but you gone so soon.

我的月亮,你为什么走的那么匆促

我年轻的生活大多数沉溺在回忆里。

偶尔醒来一个月

清醒的时候就盼着睡去

享用一段甜蜜的死亡

向虚无祈求一份意义

细碎的很轻很轻

读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