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大学 董晓老师 俄罗斯文学经典的当代意义 2022秋 笔记
19th末-20th初(前20年) 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
白银时代只是艺术理念与黄金时代不同,成就还是很高的。以象征主义、现代主义为代表,是俄罗斯文化转型的阶段。
扎米亚京
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,天国是彻底的幻想;矛盾永远存在。所以,没有什么终极目的,有的,只是进步。”
——(《顾准文集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)
引子—苏联对文化的管理
苏联成立头二十年,布尔什维克政党没有狠狠管理文化,直到列宁去世。
列宁曾在文章《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》中写道:“文学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,党有责任义务去管理文学。”
这个想法没来得及实施,列宁去世了,是斯大林来执行的。
为什么列宁会说这种反动鬼话?中国翻译疑惑,开始怀疑是不是翻译错了。
俄语文学一词有文学、文字、出版物的意思。
中国翻译恍然大悟,中共中央编译局,一段时间将该文翻译为“党有责任义务去管理出版物。”
事实上列宁就是那个意思,党管理文学。
苏联作协
苏联作家要统一管理,于是设立作协,作协里面有党组织书记。
1934斯大林委托高尔基,组织一批御用文人、理论家、批评家,来指定一套原则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”作为苏联作家唯一的创作原则:
- 美学上: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描写现实生活。不可以象征、荒诞、浪漫。
- 思想上:同时必须结合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和改造读者。
苏联作协会议2999/3000人投票通过,没有投票的就是扎米亚京,后来被驱逐出境了。
《我们》
代表作《我们》科幻小说
1927写完,1928在德国出版,随后英文法文出版。1988才在苏联出版。
苏维埃宪法第一条,没有剥削阶级。不得不说真的是人类的创举,灯塔。政权建立后,人民热情高涨充满理想主义,斯大林三个五年计划10年完成,苏联工业体系世界第二。
在这个热烈的时代,扎米亚京少有的冷静的观察了,这种热情,这种运作方式可能带来的灾难。可能的威胁—集权主义。
内容
科幻体制,公元30th,地球文明达到高度,科技生产力高度发展,大一统王国,国民只从事高精尖的科技研究,研究火箭来吧地球的高度文明传到蛮荒的星球上。


王国只有一个领导人,人民不生病,只有一种,你不可有灵魂,有灵魂会被处以死刑。人民没有性别只有编号,男主D503,女主I330,都是工程师。这意味着只有我们没有我,统一用餐统一休息,不可拉上窗帘。国王允许性生活拉上窗帘,抽签配对。

男主D503发现自己爱上了女人,但是觉得是不对的,两相厮守的爱是蛮荒时代的感情。

I330很勇敢,和他说我也对你有感觉,我们不如研究火箭,一起去蛮荒的星球,D503胆怯了,计划败露,I330被处死,D503自愿做了记忆回退手术忘了她(失去了灵魂)。
事实证明极权主义确实是20th最大的危机。德国30年代苏联20年代-结束,美国徕卡西50,朝鲜,中国506070年代
社会没有灵魂没有个性将是是么样,描写的很好。
反乌托邦文学三部曲
西方作家非常受启发。英国作家赫胥黎深受启发写了《美丽新世界》:人的异化,科技与文明。
乔治奥维尔受启发写出《1984》。
《我们》《美丽新世界》《1984》并称20世纪反乌托邦文学三部曲。
其中对极权主义批判最深刻的是《1984》,但是乔治奥维尔本人也承认构想源于《我们》。
乌托邦 的概念
来自托马斯-莫尔
《乌托邦》(Utopia)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·莫尔创作的游记,首次出版于1516年。
理念一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《理想国》。是人类的天性,对未来的构想,一种解决方案。
- 一种针砭现实(现实主义的描写)
- 另一种不想现实,构想未来。而这一定是参考的现实的问题。通过对理想的勾画反照现实,对现实一种鞭策。(浪漫主义的幻想)
《乌有乡消息》
威廉·莫里斯
《乌有乡消息》 News from Nowhere 是一部长篇政治幻想小说。
针对19th极其不理想的现实。
切实际的就不叫乌托邦幻想了,但是乌托邦对于现实是有积极意义的,对人类的进步是有益处的。我们需要对现实各种途径的批判,因为现实总是有缺陷的。
国家乌托邦主义
20th以前,乌托邦是知识分子对于未来的幻想,如果执政者想把美好的幻想变成现实,就成了国家乌托邦主义。
20th很大的灾难是极权主义,因为执政者想把天国的构想拉回现实,可是现实需要现实主义,不可以有太多的幻想,将书斋里的幻想付诸实践会带来全民的灾难。
eg:
- 希特勒,雅利安人是最好的人种(当时德国确实吊打),如果雅利安人通知世界,这是福音啊。这给人类带来了灾难。
- 斯大林,无产阶级专政统治世界,不能有富农地主—农业集体化,1929-1933饿死1000万,600万人饿死在最富饶的粮仓乌克兰。
- 我们1957-1958的理想,15年超英20年赶美,南京大学也要炼钢,建高炉,中文系把铁架子床炼了交上去,这是中文系今年的钢产量,河南四川湖北江苏北部饿死的最多。灾难是来自我们的实践。
乌托邦存在知识分子头脑里时候,一但以一个行政的方式全民付诸实践的就成了人类最大的苦难。历史学家总结20th最大的灾难就是这样。
国家乌托邦主义是应该被批判的
”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,天国是彻底的幻想;矛盾永远存在。所以,没有什么终极目的,有的,只是进步。”
(《顾准文集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,第三七○页)
这也是秦晖《自由、乌托邦与强制》那篇长文说的,乌托邦或者理想都有,但不可以以暴力以强制来实现,中世纪的欧洲是如此,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也是如此,斯大林更是如此,至于中国,我们的大跃进和文革其实比斯大林搞的政策更惨烈。
在尘世建立天国可以,但不可以以暴力和牺牲个体,否则哪怕只实现1%的天国,也要消灭99%的尘世之人。人即是人,有七情六欲,这个是人性所在,除非消灭人性。当然,人所组成的政府,也仍然有人的因素在,如果没有制衡和约束,只是一个更恶的人。波尔布特就是那个试图在地上建立天国的人,并且宁愿因此消灭99%的人。
文革其实也是带有理想主义的,别忘了全称是“文化大革命”。但百万人被折磨死,全国经济垮了。后来告别了乌托邦,改革才发展。
个人闲话
上这课之前估计了一把自己看过的俄罗斯文学,都是传统书单上的长篇小说,完全没想到反乌托邦也会在此出现。
反乌托邦是朋友送的礼物,《美丽新世界》《1984》《动物庄园》合集,自然而然误认为这才是反乌托邦三部曲。
三本里面最喜欢《美丽新世界》Brave New World 翻译成美丽还是欠点意思
brave 1
[Date: 1400-1500; Language: French; Origin: Old Italian and Old Spanish bravo ‘brave, wild’, from Latin barbarus; BARBAROUS]
very good
Despite their captain’s brave performance, Arsenal lost 2-1.
brave effort/attempt
the brave efforts of the medical staff to save his life
brave new world
a situation or a way of doing something that is new and exciting and meant to improve people’s lives
the brave new world of digital television
可以看出brave 意为very good , brave new world甚至是一个固定用法。
或许“万岁新世界”有点感觉?虽然有些意译过度。
作为1931年的科幻,现在读来依然不违和。《1984》和《动物庄园》是从个体视角直接描写国家乌托邦的现实黑暗,《美丽新世界》和《我们》则是先极力写乌托邦的幻象,再展示人间天国的绝望。
《美丽新世界》开头的描写很资本主义,人的胚胎由工厂生产,一产生就被定为abcd等级。上等人极致的享乐,性自由、物质丰富,下等人自发低人一等,做打扫工作。
但是细看就会发现是走偏了的共产主义。物质极力发展,人们笑容洋溢,却是通过毒品达成的;阶级稳定,是通过从小的洗脑教育完成的。
而用野蛮人(savage)的世界与天国对比,野蛮人就是我们的生活,没有永葆青春,生活不断有真实的痛苦。在月光下野蛮人男主被追杀的片段,极尽惨淡的诗意、悲剧美。
我不要闲适。我要诗,我要真实的危险,我要自由,我要善良,我要罪恶。
—-《美丽新世界》
最后来一个 阿道司· 赫胥黎,眼神真nb。
他的祖父就是生物学家、进化论支持者托马斯·亨利·赫胥黎(Thomas Henry Huxley)。
